减肥需控制糖和碳水因其直接关联热量过剩、胰岛素抵抗、脂肪囤积、代谢紊乱及营养失衡,具体涉及血糖波动、肝脏代谢压力、肠道菌群失调、慢性炎症和饥饿感调控。
高糖高碳饮食引发血糖骤升骤降,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胰岛素促进脂肪合成并抑制分解,长期易导致内脏脂肪堆积。建议选择低GI食物如燕麦、糙米,搭配蛋白质延缓吸收,每餐碳水占比控制在30%-40%。
过量果糖和精制碳水需经肝脏转化为脂肪,加重非酒精性脂肪肝风险。减少含糖饮料、糕点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如西蓝花、奇亚籽,每日添加糖摄入不超过25克。
精制碳水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促进致胖菌繁殖。补充发酵食品如无糖酸奶、泡菜,搭配抗性淀粉如冷却的土豆、香蕉,可改善菌群多样性。
糖化终产物AGEs诱发炎症反应,阻碍脂肪分解。采用低温烹饪方式,增加抗氧化食物如蓝莓、菠菜,控制烘焙食品摄入频率。
精制碳水降低瘦素敏感性,增强饥饿素分泌。实行16:8间歇性断食,优先选择全谷物、豆类等复合碳水,搭配健康脂肪如牛油果、坚果延长饱腹感。
调整饮食结构需配合有氧与抗阻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结合深蹲、平板支撑等力量训练提升基础代谢。长期保持需建立正念饮食习惯,定期监测体脂率而非单纯体重,避免极端低碳引发内分泌失调。烹饪多用蒸煮炖方式,外出就餐选择清蒸、凉拌菜品,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和镁元素维持糖代谢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