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拉伤疼痛通常持续3-10天,恢复时间与损伤程度、护理措施和个人体质相关,轻度拉伤约3-5天缓解,中度需1-2周,重度可能超过3周。
肌肉拉伤按严重程度分为三级。一级拉伤仅少量肌纤维撕裂,疼痛轻微,3-5天恢复;二级拉伤肌纤维部分断裂,伴随肿胀淤青,需1-2周修复;三级拉伤肌肉完全断裂,疼痛剧烈且功能丧失,需3周以上康复或手术干预。急性期48小时内采用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可缩短恢复周期。
年龄、基础疾病和受伤部位影响恢复速度。老年人因肌肉再生能力下降,恢复时间延长30%-50%;糖尿病患者微循环障碍可能延缓愈合。大腿后侧肌群或腰部拉伤因日常活动频繁使用,比上肢拉伤恢复更慢。运动前未充分热身会使拉伤风险增加2-3倍,疼痛期相应延长。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缓解疼痛和炎症,但连续使用不超过5天;局部涂抹双氯芬酸钠凝胶能靶向减轻肿胀。严重拉伤可注射皮质类固醇,但每年限用3-4次。新型PRP富血小板血浆注射通过生长因子促进组织修复,适用于反复拉伤患者。
疼痛缓解48小时后开始静态拉伸,如腘绳肌拉伤时进行仰卧抬腿,保持15秒/组;伤后1周加入低阻力弹力带训练。水中步行或骑固定自行车有助于维持心肺功能而不加重损伤。物理治疗采用超声波和电刺激,每周3次可加速肌肉纤维重组。
每日补充1.2-1.6g/kg体重的优质蛋白质,如乳清蛋白或鸡蛋,提供肌肉修复原料。维生素C每日500mg促进胶原合成,锌元素10mg增强细胞再生。菠萝蛋白酶补充剂可减少软组织肿胀,建议饭前服用500mg。
肌肉拉伤期间应避免酒精和咖啡因以防脱水加重炎症。恢复期饮食增加三文鱼等富含omega-3的食物,配合低强度运动如游泳,水温保持28-32℃为宜。睡眠保证7小时以上,深睡阶段生长激素分泌量增加3倍,对组织修复至关重要。如10天后疼痛未减轻或出现皮下凹陷,需排除肌腱断裂并就医进行MRI检查。
2021-10-22
2021-10-22
2021-10-22
2021-10-22
2021-10-22
2021-10-22
2021-10-22
2021-10-22
2021-10-22
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