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以及生存环境的变化,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胃癌和大肠癌已成为Z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消化系统中Z常见的恶性肿瘤。
究其原因,“习惯”的影响很大。大部分人的习惯是有了症状才去医院就诊,但消化道肿瘤却不按逻辑“出牌”,早期几乎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等有了症状已经是进展期了。因此,早期筛查是关键。
肖瘤医生特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主任医师王婧为大家分析胃癌和结肠癌该怎么筛查?
哪些人群需要去做筛查呢?
胃癌和大肠癌与年龄、生活方式、家族史等有一定的相关性,王婧主任建议有以下情况者尤其需要关注:
1.胃癌高危人群:
①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②胃癌高发地区人群;③幽门螺杆菌感染者;④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⑤胃癌患者一级亲属;⑥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
2.大肠癌高危人群:
①有大肠癌病史;②一级直系亲属中2人以上或1人50岁以前患结肠癌;③大肠腺瘤性息肉患者,包括已治疗者;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家族史;⑤10年以上的重症溃疡性结肠炎;⑥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并接受盆腔放疗者。
王婧主任特别提示,如果出现以下症状,需要及时就诊:
①不明原因黑便、贫血、乏力、消瘦、呕吐、食欲减退、腹部不适或发热者;②出现便血或粘液血便者;③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或便频、排便不尽、大便变细等;④腹痛;⑤反复发作不全肠梗阻者;⑥腹部包块等症状。
由于早期消化道肿瘤往往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患者就诊率低,对胃肠镜检查的恐惧,使早期胃肠镜的检查率低,消化道肿瘤早期发现率低,导致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已处于较晚期,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
胃癌和结肠癌的常用筛查及诊断手段有哪些?
1.血常规、大便潜血试验:如果大便潜血阳性、贫血,需要怀疑是否有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可能,可进一步查相关的血清肿瘤标志物;
2.消化内镜检查:电子胃镜、结肠镜可以直观细致的观察食道、胃、结肠黏膜的改变,并对发现的可疑病灶进行放大、染色等精查,同时可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3.消化道造影:需要指出的是,钡餐检查可提供肿瘤的间接征象,难以发现早期病变,故消化道造影不能替代内镜检查。
肖瘤医生:https://xiaoliuyisheng.cn/html/zixun/1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