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儿童遗尿症?有什么危害?如何治疗?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儿童遗尿症。
1、什么是小儿遗尿症?
儿童遗尿症是指儿童在睡觉时自发排尿,醒来后才知道的一种疾病。大多数是由儿童白天过度玩耍、精神疲劳、睡前饮水过多或在睡眠前和睡眠中受到更大的不良刺激引起的。这是偶然发生的,不是病态的。如果孩子超过3岁,特别是5岁以上的孩子,多次小便无法控制,这是一种病态的情况。
大多数遗尿患儿在发病数年后可以自我恢复,女童的自我恢复率较高。然而,一些儿童如果不治疗,症状将持续到成年。
判断孩子是否遗尿:
1.儿童年龄≥5岁;
2.儿童在睡眠中不自主排尿,每周≥2次,持续3个月以上
3.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诊断标准,可适当放宽夜遗尿的频率。
2、遗尿儿童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去看医生?
3岁前婴儿的排尿反射仍由脊髓控制。大多数婴儿在2-3岁开始接受排尿训练。随着3岁以后儿童大脑皮层的发育,他们可以在清醒时控制排尿,但偶尔尿床仍然是常见的。
一般来说,排尿不控制的情况在5岁时会逐渐消失。然而,有些孩子长大后仍然无法控制自己的排尿行为。这种现象甚至会持续到成年,通常被称为“遗尿症”。
临床上,3-5岁的孩子如果每周排尿超过5天,应该选择去看医生,5岁以上的孩子应该选择每周排尿超过2天。
3、儿童遗尿的原因
1.神经调节功能发育不完善
正常膀胱排尿的意识是由大脑控制的。在正常情况下,如果膀胱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就需要冲动排出。在睡眠中,大脑皮层中接受排尿冲动的区域仍然保持着功能。但如果孩子的神经调节功能发育不太完善或有不平衡,就会导致遗尿。
2.睡过头了
这是一个更常见的因素。这类孩子临睡前常累,睡得深,不易醒,梦中常尿床。如果你在睡觉前喝更多的水,尿床的可能性就更大。
3.遗传因素
根据病理统计,遗尿有遗传倾向。根据医学调查,如果父母双方都有遗尿,其后代的遗传概率为77%。如果父母中只有一方患有遗尿症,遗传概率为25%。
4.紧张
据临床统计,孩子在家庭不和、父母离异、失去父母、遭受残酷待遇、高考前尿床的情况较多,但这种遗尿往往是暂时的。一段时间后,精神会逐渐消失。
5.椭圆形的因素
遗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膀胱功能容量下降,这使得膀胱无法容纳正常产生的尿液。功能性膀胱容量降低的患儿与同龄无遗尿的患儿相比,表现为尿频尿少。
6、
不恰当的排尿训练
长期使用纸尿裤,使他小时候没有养成控制排尿的习惯。有些父母训练孩子排尿不正确,不定期让孩子晚上起来排尿;
7.疾病因素
器质性疾病引起遗尿是罕见的。尿路感染、畸形、脊柱裂、脑膜膨出等可引起遗尿。此外,无症状的菌尿、高钙尿也可引起遗尿,应引起重视。
为减少“患者围着科室转”的无序就医,杭州天目山医院通过对科室特色、专业发展方向、患者需要进行综合考量,开设有“学习困难”、“儿童多动症”、“儿童抽动障碍”、“性早熟”、“儿童矮小症”、“儿童遗尿症”等特色专病门诊,方便患者更准确地选择就诊方向,强调了“一个患者,一套方案”的一对一针对性治疗,在准确检测病因的基础上由儿童医学团队通过病因制定针对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