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常见胃肠道疾病的鉴别主要基于症状特点和排除器质性病变。以下是关键点:
症状差异功能性消化不良:以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痛或灼热感为主,症状反复但无器质性病变证据(需胃肠镜等检查排除)。常见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胃炎等):可能伴随疼痛规律性(如空腹痛)、呕血、黑便、体重下降等报警症状,需通过内镜或影像学确诊。诊断标准功能性消化不良需满足:症状持续6个月且近3个月活跃;排除器质性疾病(如溃疡、肿瘤等)。其他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可能表现为排便相关腹痛或便秘/腹泻交替。辅助检查胃肠镜、腹部超声或血液检查可帮助排除器质性疾病(如炎症、肿瘤)。治疗与调理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抑酸药、促动力药),需调整饮食(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和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减压)。器质性疾病需针对病因治疗(如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注意:若症状持续或出现报警症状(如消瘦、便血),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李玉璞主任:中华医学会内镜分会委员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自行研制内镜下“可重复使用多环套扎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获市卫生局科技成果奖
先后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并远赴日本福岛磐城市病院,深入学习研究内镜治疗及介入治疗技术,擅长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急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率先在我市开展内镜治疗及介入疗技术,如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套扎治疗、急性消化道异物及嵌顿异物内镜取出术、消化道息肉内镜下切除等,在消化内科疑难危重症内镜诊断治疗方面有较高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