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急性发作时,颈部僵硬、刺痛甚至放射至肩背、手臂的麻木感,常让人坐立难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郑州京科颈腰椎病医学研究中心的专家指出,疼痛是颈椎发出的“警报信号”,此时科学护理不仅能缓解症状,更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是疼痛管理与康复的关键。
急性期需以“休息与保护”为核心。颈椎疼痛加剧时,首要任务是减少颈部活动,避免过度用力或突然转头,防止已受损的椎间盘、肌肉或韧带受到二次刺激。此时可佩戴颈托临时固定颈椎,但需注意选择透气、软硬适中的医用颈托,且佩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3天),以免长期制动导致颈部肌肉萎缩。卧床休息时,应选择符合颈椎生理曲度的枕头,保持头部与躯干平直,避免颈部悬空或扭曲,为颈椎修复创造稳定环境。
局部冷热敷需“分阶段”灵活应用。疼痛初期(48小时内),颈部可能伴随肿胀和炎症反应,此时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10-15分钟,每日2-3次,可收缩血管、减轻局部充血,从而缓解疼痛和肿胀。若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有肌肉僵硬、活动受限,可改用热毛巾、热水袋或红外线灯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废物排出,帮助肌肉放松。需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皮肤,热敷后可配合轻柔的颈部按摩,增强效果。
姿势管理是缓解疼痛的“隐形支柱”。无论是坐、站还是行走,都需时刻保持颈椎中立位,即耳垂与肩峰连线垂直于地面,避免低头、含胸或过度仰头。使用电子设备时,可将屏幕抬高至视线水平,减少颈部前伸;阅读或写字时,选择有靠背的椅子,用靠垫支撑腰部,使颈部自然放松。此外,疼痛期间应避免提重物、长时间开车或进行剧烈运动,防止颈椎承受额外压力。
适度活动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疼痛缓解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颈部功能锻炼,如缓慢的颈部后仰、左右侧屈或旋转动作,每个方向保持5秒,重复5-10次,每日2-3组。这些动作能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改善颈椎稳定性,但需避免用力过猛或快速甩头,以免加重损伤。若疼痛持续不减或伴随手臂无力、行走不稳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等严重问题。
郑州京科颈腰椎病医学研究中心提醒:颈椎病疼痛期间的护理是“缓解症状”与“促进修复”的双重过程,需兼顾休息与活动、冷热交替与姿势管理。若疼痛反复发作或影响生活质量,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专业评估,通过牵引、理疗、针灸或药物等综合治疗,从根本上控制病情。科学护理,理性应对,才能让颈椎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