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冷就起荨麻疹(即寒冷性荨麻疹)是皮肤对寒冷刺激的过度免疫反应,表现为接触冷空气、冷水或冷物后出现风团、瘙痒,严重时可能伴随全身症状。以下是分步骤的应对策略:
一、紧急处理:缓解急性症状
立即保暖
迅速转移到温暖环境,用干毛巾擦干皮肤并覆盖保暖衣物(如毛毯、羽绒服)。
避免用热水冲洗或摩擦患处,以防加重组胺释放。
局部用药
炉甘石洗剂:涂抹于风团处,缓解瘙痒。
弱效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短期使用(≤3天)减轻炎症。
冷敷:用干毛巾包裹冰袋冷敷10分钟,收缩血管,减少渗出。
口服抗组胺药
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按说明书剂量服用,可快速阻断组胺受体,缓解瘙痒和风团。
若症状严重(如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立即就医,可能需要注射肾上腺素或糖皮质激素。
二、长期管理:减少复发频率
避免寒冷刺激
日常防护:冬季佩戴手套、围巾、帽子,穿保暖内衣;避免直接接触冷水(如洗碗、游泳)。
环境控制:保持室内温度≥20℃,使用加湿器避免空气干燥刺激皮肤。
渐进式脱敏(需医生指导):在温暖季节尝试短时间接触冷水(如用冷水洗手),逐渐延长暴露时间,帮助皮肤适应寒冷。
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长期使用:若症状频繁发作,医生可能建议每日服用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持续数月,以维持组胺受体阻断效果。
奥马珠单抗(生物制剂):对传统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寒冷性荨麻疹,可每4周注射一次,显著减少复发。
免疫调节剂(如环孢素):仅用于极严重病例,需严格监测不良反应。
中医辅助治疗
中药调理:中医认为寒冷性荨麻疹与“风寒束表”有关,可用桂枝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方剂温阳散寒(需中医辨证施治)。
针灸:选取具有温阳作用的穴位(如足三里、关元、命门)进行针灸或艾灸,可能改善体质对寒冷的敏感性。
三、生活方式调整:增强皮肤抵抗力
饮食管理
避免致敏食物: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对食物(如海鲜、牛奶、鸡蛋)敏感,需通过过敏原检测排查。
补充维生素D: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可能加重荨麻疹,可适当晒太阳或补充维生素D制剂(需检测血钙水平)。
抗炎饮食:增加富含Omega-3的食物(如深海鱼、亚麻籽),减少高组胺食物(如腌制食品、酒精)。
运动与减压
适度运动:每周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瑜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
压力管理:长期精神紧张可能诱发或加重荨麻疹,可通过冥想、深呼吸或心理咨询缓解压力。
皮肤护理
温和清洁:使用无刺激的沐浴露(如pH5.5的弱酸性产品),避免过度搓洗。
保湿修复:每日涂抹含神经酰胺、泛醇的保湿霜,修复皮肤屏障功能。
避免刺激:穿棉质宽松衣物,减少化纤或羊毛直接接触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