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中虽无“高血压”的直接病名,但根据其症状(如眩晕、头痛、耳鸣、心悸、失眠等)及病机特点,可将其归为“眩晕”“头痛”“肝风”“中风先兆”等范畴。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危害不仅限于血压数值的升高,更在于其引发的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
以下从中医角度分析高血压对身体的危害:
一、高血压的中医病机核心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病与肝、肾、心、脾四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尤以肝阳上亢、肝肾阴虚为关键:
肝阳上亢:情志失调(如长期焦虑、愤怒)导致肝气郁结,化火上炎,扰动清窍,引发眩晕、头痛。
肝肾阴虚:年老体衰或久病伤肾,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失制,虚火上扰。
痰湿内阻:饮食不节(如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痰湿内生,阻滞经络,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气血瘀滞:久病入络,或情志内伤导致气滞血瘀,脑络痹阻,引发中风风险。
二、高血压对身体的危害(中医视角)
1.损伤脑络,引发“中风”
表现:眩晕、头痛剧烈,伴肢体麻木、言语不利、口眼歪斜。
机制:肝阳亢盛或痰瘀阻络,导致脑络痹阻或破裂(类似现代医学的脑梗死或脑出血)。
危害:轻则半身不遂、言语障碍,重则危及生命,是高血压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2.扰动心神,导致“心悸”“失眠”
表现:心慌、胸闷、失眠多梦、易惊醒。
机制:肝阳上亢或心肾不交,心神失养,或痰火扰心。
危害:长期失眠会加重气血耗伤,形成恶性循环,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3.损伤肾脏,引发“虚劳”“水肿”
表现: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水肿(下肢或眼睑为主)。
机制: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水液代谢失常,或久病及肾,肾气衰微。
危害: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衰竭,需长期透析或肾移植。
4.累及肝脏,引发“目疾”“胁痛”
表现:目赤肿痛、视物模糊、胁肋胀痛。
机制:肝开窍于目,肝阳上亢或肝血不足,目失濡养;肝经循行于胁肋,气滞或血瘀则痛。
危害:长期肝郁化火可能引发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等。
5.影响脾胃,导致“消渴”“肥胖”
表现:多食易饥、口干口渴、体重增加。
机制:肝郁克脾,或痰湿内阻,脾胃运化失常,水谷精微不化,化为痰浊。
危害:可能并发糖尿病、高脂血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危害是全身性的,涉及脑、心、肾、肝、脾等多脏腑,通过调理阴阳平衡、疏通经络、化痰祛瘀,可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