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减肥 > 饮食减肥 > 正文

瘦身食谱,你真的吃对了吗?

发布时间: 2014-04-14 11:23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每天在网络上都会看到各种教你怎么吃减肥,如何增加营养,各种瘦身食物排名……可是我们真的吃对了嘛?身材不好的人大部分原因是受口舌之欲所累,在这里小编向您推荐天然饮食法。很多尝试过的人都觉得效果非常好,有人甚至多年的顽固便秘就在一个月后就消失了。>>>春季瘦身 减肥不忘养身

所谓的天然食物,广泛的讲就是一切没有加热加工的蔬菜、瓜果、豆类及种子(如花生、瓜子),熟的全麦粉、糙米及其它没有去麸的五谷杂粮。

下面推荐给大家一份实用的天然瘦身饮食餐单:

  早餐:

如果是冬季,早餐一般是五谷杂粮粥、面食(馒头、花卷)、凉拌菜,有时只喝粥。其他季节以水果或果汁为主,或蔬菜沙拉(全部生食,最好只用天然调料,不外购沙拉酱)。

 午餐:

主食(糙米饭、五谷杂粮饭、全麦馒头等)、凉拌菜(居多)或炒青菜。有时可以增添豆腐,采用凉拌、外购焯水或烧豆腐的烹饪方法即可。

 晚餐:

主食(五谷杂粮粥或清粥)、凉拌菜或炒菜。

上午十点多和下午三点左右的上、下午茶也可以补充坚果或水果。

 烹饪的顺序:

凉拌(生食)最多>煮>蒸(一般是面食、地瓜、芋头、山药之类)>炒>炸(很少炸东西)。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女人吃枸杞,你真的吃对了吗?
女人吃枸杞,你真的吃对了吗?
最近,我的奶奶,听说枸杞对身体很好,就决定每天吃一些。可是吃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的身体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反而发现自己有时候会出现眼睛干涩、手心发热的情况。我听后急忙带着奶奶去了医院进行检查。在医生的建议下,奶奶进行了一些基本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等一系列的检查...[详细]
发布于 2024-10-01

最新推荐

什么能增加饱腹感
增加饱腹感可通过高纤维食物、高蛋白饮食、充足饮水、低升糖指数食物和调整进食速度实现。这些方法能延缓胃排空时间、稳定血糖并减少饥饿信号。1、高纤维食物:膳食纤维吸水膨胀后占据胃部空间,直接延长饱腹感持续时间。燕麦、奇亚籽等可溶性纤维形成凝胶延...[详细]
2025-06-13 11:42
暴食一整天怎么办
暴食后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水分、适度运动、心理调节和规律作息等方式缓解不适。暴食通常由情绪波动、节食反弹、激素失衡、环境诱因和营养缺乏等原因引起。1、调整饮食:暴食后24小时内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燕麦粥、蒸南瓜或香蕉,避免高油高...[详细]
2025-06-13 11:37
怎样控制暴食暴饮
控制暴食暴饮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规律进食、心理干预、适度运动及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实现。暴食行为通常与情绪压力、节食反弹、激素失衡、环境诱因及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相关。1、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和蛋白质摄入能增强饱腹感,减少暴食冲动。建议每...[详细]
2025-06-13 11:33
暴食第二天怎么办
暴食后第二天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水分、适度运动、心理调适和规律作息等方式缓解不适。暴食通常由情绪波动、节食反弹、激素失衡、社交压力或营养缺乏等因素引起。1、调整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燕麦粥、蒸蔬菜和低糖水果,避免高油高盐食物。少量...[详细]
2025-06-13 11:28
下巴肥应该怎样减
下巴肥应该怎样减
下巴脂肪堆积可通过饮食调整、局部运动、生活习惯改善、医美辅助和中医调理五种方式改善。下巴肥胖主要与脂肪分布异常、肌肉松弛、水肿体质、不良姿势和遗传因素有关。1、饮食调整:减少精制碳水和高盐食物摄入能有效缓解下巴水肿型肥胖。建议增加优质蛋白如...[详细]
2025-06-13 11:23
怎么排肚子的油脂
减少腹部脂肪堆积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有氧运动、改善生活习惯、针对性力量训练和压力管理五种方式实现。腹部脂肪过多通常与高热量饮食、久坐不动、代谢紊乱、激素失衡和遗传因素有关。1、调整饮食:控制精制碳水与饱和脂肪摄入是关键。用全谷物替代白米...[详细]
2025-06-13 11:18
代餐几天比较合适
代餐一般建议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实际周期需根据个体代谢差异、代餐类型、体重基数、营养均衡性及医生指导等因素调整。1、代谢差异:基础代谢率较高者可适当延长至10天,但需监测血糖和酮体水平。甲状腺功能异常或糖尿病患者需在医生监督下使用,避免代谢...[详细]
2025-06-13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