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减肥 > 饮食减肥 > 正文

瘦身秘诀 7种饮食方案让瘦身效果快1倍

发布时间: 2021-05-25 11:19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怎么吃才能最减肥?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那么酸性食物统统成为我们的饮食大忌?来自国外的饮食专家,大肆宣扬某种食品对健康好处多多,我们要相信吗?

瘦身秘诀 7种饮食方案让瘦身效果快1倍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饮食迷局,我们常常困惑不已。科学不科学,用指南比照一下,自然就能得出结论。请注意:该指南十年修改一次,也就是说这个指南将到2017年一直是我国13亿居民的饮食指导方向!

1、深色蔬菜是首选 在蔬菜的选择上,每天应食用的300克~500克蔬菜中,深色蔬菜最好达到一半。因为深色蔬菜维生素含量要比浅色蔬菜高很多。研究发现,消费量最多的前15位深色蔬菜和前15位浅色蔬菜相比,维生素C含量高出一倍,深色蔬菜能够保证维生素、膳食纤维,特别是水溶性纤维达到人体所需营养。目前中国人的饮食,蔬菜摄入未达标,水果摄入更是不到推荐量的1/5~1/4。深色蔬菜包括:菠菜、油菜、冬寒菜、芹菜叶、空心菜、莴笋叶、芥菜、西兰花、小葱、茼蒿、韭菜、萝卜缨、西红柿、胡萝卜、南瓜、红辣椒、红苋菜、紫甘蓝等。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蔬菜的营养,烹调蔬菜应做到先洗后切、急火快炒、开锅下菜、炒好即食。

2、6000步+合理饮水 你有多久没运动了?昔日大学操场上的矫健身影去哪儿了?我们每天的运动一部分包括工作、出行和家务消耗体力的活动,另一部分是体育锻炼,两者都可降低发生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运动,最好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6000步”并不一定非得真的要靠步行来完成,其中家务劳动等消耗能量的活动都能折算成“步”。推荐一个换算标准:身体活动6000步=每日基本活动量(2000步)+自行车7分钟(1000步))+拖地8分钟(1000步)+中速步行10分钟(1000步)+太极拳8分钟(1000步)每天足量饮水是新指南增加的条目。水是一切生命必需的物质,一个正常成年人每天应至少喝6杯水(不低于1200毫升),饮水应少量多次,主动,不应感到口渴时再喝水。在早晨、睡眠前、午休后都养成习惯喝一杯水,这样能稀释血液,充足的水分还能让人体保持健康和活力。还要学会选择适合的饮料。挑饮料主要看成分表,尽量选择营养密度高的饮料,比如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丰富的饮料。

3、营养剂怎么补? 营养剂到底该如何补充呢?一是通过膳食选择达到膳食的平衡营养,这是最高境界。但如果食物不可及或者食物中的营养素不够,就需要强化,比如在食盐里要强化碘。另一个途径是膳食补充剂。膳食补充剂不是食品,它仅含了它所标注的营养素,食品中除了营养素还有很多健康成分,比如膳食纤维、植物化学物,这些都是膳食补充剂不能提供的,膳食补充剂的能量很少,也不能代替药物。对于不能通过正常膳食满足营养的人,比如病人或孕妇在特殊时期对于特殊营养素的需要,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膳食补充剂。

瘦身秘诀 7种饮食方案让瘦身效果快1倍

4、膳食宝塔进行微调 与1997年相比,膳食宝塔分层没有变化,但每天应摄入的主要食物量有所增减。膳食宝塔仍分五层,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摄入250克~400克 (原300克~500克);蔬菜和水果居第二层,每天应摄入300克~500克和 200克~400克(原蔬菜400克~500克,水果100克~200克);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摄入125克~225克(原 125克~200克),其中鱼虾类50克~100克(原50克),畜、禽肉50克~75克(原50克~100克),蛋类25克~50克;奶类和豆类食物居第四层,每天应吃相当于鲜奶300克(原100克)的奶类及奶制品和相当于干豆30克~50克的大豆及制品(原50克);第五层塔顶是烹调油和食盐,每天烹调油不超过25克或30克(原25克),新的膳食宝塔还专门列出每日食盐不超过6克。

瘦身秘诀 7种饮食方案让瘦身效果快1倍

5、天天必食大豆和奶 从“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改为“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提高了奶类和大豆的“地位”。奶类营养成分齐全,组成比例适宜,容易消化吸收。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奶类含钙量很丰富,且利用率高。目前,我国人均钙的每日摄入不到需要量的一半,新《指南》建议:每人每天应饮奶300克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包括奶粉、酸奶等。 “豆类”变成了“大豆”。将大豆和其他杂豆(红小豆、绿豆等)分开来对待,杂豆被归入粗粮一类。因为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可达40%,而杂豆的蛋白质含量在百分之十几,其构成也不像大豆那么合理。大豆的氨基酸组成是比较平衡合理的,大豆含有异黄酮,且富含具有多种保健作用的植物化学物质,尤其对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病患者是一类很好的食物。而吃绿豆、红豆可能起不到那么好的作用。专家建议:每人每天摄入40克大豆或其制品。以所提供的蛋白质计,40克大豆分别约相当于200克豆腐、100克豆腐干、30克腐竹、700克豆腐脑、800克豆浆。

6、零食 聪明选专家提醒大家合理选择零食。专家把零食分为3类。“绿灯”零食是可经常食用的,为低脂、低盐、低糖类,如水果、无糖或低糖燕麦片、煮玉米、纯酸奶、瓜子、杏仁、松子、鲜榨果蔬汁等。“黄灯”零食是可适当食用的零食,如黑巧克力、牛肉片、火腿肠、鱼片、蛋糕、月饼、怪味豆、豆干、海苔片、葡萄干、奶酪、琥珀核桃仁、干地瓜干、鲜奶冰淇淋等。“红灯”零食是要限制食用的零食,如油炸食品、街头不卫生的烟熏或腌制食品、膨化食品、巧克力派、方便面、奶油蛋糕、炼乳、炸薯片、可乐、雪糕、冰淇淋等。

7、强调“粗细搭配” 谷物为主是“中国式膳食”的传统优势。专家特别指出,谷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最经济的能源食物,一般成年人每天摄入250克~400克为宜。新版本不但明确提出了“粗细搭配”的膳食原则,还给出了具体的量:一般人群食用粗粮的量应占谷物总量的1/5,即每天最好能吃50克~100克粗粮。

“粗细搭配”一是要适当多吃粗粮,即谷物、杂粮及杂豆,包括小米、高粱、玉米、荞麦、燕麦、薏米、红小豆等;二是要适当增加全谷食品,如全麦面包等。粗细搭配的好处首先是营养摄入更合理。此外,多吃粗粮不仅利于避免肥胖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还有利于肠道健康,降低肠道肿瘤(如直肠癌和结肠癌)的发病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哪些饮食秘诀让你快速瘦身
哪些饮食秘诀让你快速瘦身
饮食减肥已经是被人说的腻了的话题,但是真正利用这个方法瘦下去的人寥寥无几,说的简单点就是你的饮食习惯不合理,那么哪些日常饮食注意有助于瘦身呢?饭前服用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使人产生强烈的饱腹感,减少能量物质的摄取,同时增加胃肠的蠕动消化液的分泌,最终促进脂肪的溶解。芹菜汁吃得太油腻,...[详细]
发布于 2015-01-30

最新推荐

什么能增加饱腹感
增加饱腹感可通过高纤维食物、高蛋白饮食、充足饮水、低升糖指数食物和调整进食速度实现。这些方法能延缓胃排空时间、稳定血糖并减少饥饿信号。1、高纤维食物:膳食纤维吸水膨胀后占据胃部空间,直接延长饱腹感持续时间。燕麦、奇亚籽等可溶性纤维形成凝胶延...[详细]
2025-06-13 11:42
暴食一整天怎么办
暴食后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水分、适度运动、心理调节和规律作息等方式缓解不适。暴食通常由情绪波动、节食反弹、激素失衡、环境诱因和营养缺乏等原因引起。1、调整饮食:暴食后24小时内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燕麦粥、蒸南瓜或香蕉,避免高油高...[详细]
2025-06-13 11:37
怎样控制暴食暴饮
控制暴食暴饮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规律进食、心理干预、适度运动及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实现。暴食行为通常与情绪压力、节食反弹、激素失衡、环境诱因及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相关。1、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和蛋白质摄入能增强饱腹感,减少暴食冲动。建议每...[详细]
2025-06-13 11:33
暴食第二天怎么办
暴食后第二天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水分、适度运动、心理调适和规律作息等方式缓解不适。暴食通常由情绪波动、节食反弹、激素失衡、社交压力或营养缺乏等因素引起。1、调整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燕麦粥、蒸蔬菜和低糖水果,避免高油高盐食物。少量...[详细]
2025-06-13 11:28
下巴肥应该怎样减
下巴肥应该怎样减
下巴脂肪堆积可通过饮食调整、局部运动、生活习惯改善、医美辅助和中医调理五种方式改善。下巴肥胖主要与脂肪分布异常、肌肉松弛、水肿体质、不良姿势和遗传因素有关。1、饮食调整:减少精制碳水和高盐食物摄入能有效缓解下巴水肿型肥胖。建议增加优质蛋白如...[详细]
2025-06-13 11:23
怎么排肚子的油脂
减少腹部脂肪堆积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有氧运动、改善生活习惯、针对性力量训练和压力管理五种方式实现。腹部脂肪过多通常与高热量饮食、久坐不动、代谢紊乱、激素失衡和遗传因素有关。1、调整饮食:控制精制碳水与饱和脂肪摄入是关键。用全谷物替代白米...[详细]
2025-06-13 11:18
代餐几天比较合适
代餐一般建议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实际周期需根据个体代谢差异、代餐类型、体重基数、营养均衡性及医生指导等因素调整。1、代谢差异:基础代谢率较高者可适当延长至10天,但需监测血糖和酮体水平。甲状腺功能异常或糖尿病患者需在医生监督下使用,避免代谢...[详细]
2025-06-13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