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人群碳水摄入量需根据训练强度和目标调整,每日建议摄入3-5克/公斤体重,具体需考虑训练类型、代谢率、减脂或增肌需求。
力量训练者每日需4-7克/公斤碳水,高强度训练后补充快碳如香蕉、白面包促进糖原恢复。燕麦、糙米等低GI碳水适合日常摄入,搭配蛋白质可提升合成效率。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脂肪堆积,需配合热量监控。
低碳饮食控制在2-4克/公斤,优先选择高纤维碳水如藜麦、红薯延长饱腹感。有氧训练前1小时摄入20-30克慢碳,避免训练中低血糖。生酮饮食者需将碳水控制在50克以下,但可能影响高强度运动表现。
耐力运动员需5-8克/公斤碳水维持肝糖原储备,马拉松等长时间运动可采用碳水填充法。HIIT训练者建议3:1的碳水蛋白质比例,运动后30分钟内补充乳清蛋白+葡萄糖效果最佳。
胰岛素敏感人群可增加碳水至总热量50%,抵抗者建议控制在30%以下。代谢率测试可精准计算需求,DEXA扫描数据者每公斤瘦体重匹配4-6克碳水。女性经期前一周可增加10-15%碳水摄入缓解不适。
晨训者早餐需含1-1.5克/公斤碳水,睡前2小时避免快碳摄入。碳水循环法将高碳日安排在臀腿等大肌群训练日,低碳日配合有氧。持续超过90分钟的运动中,每小时补充30-60克运动饮料防止衰竭。
健身人群碳水摄入需动态调整,增肌期适当提高比例配合阻抗训练,减脂阶段通过碳水循环保持代谢活跃。全谷物、根茎类蔬菜优于精制碳水,运动前后补充窗口期影响吸收效率。定期监测体脂率和肌肉量变化,结合血酮、血糖指标优化摄入方案。水分摄入每克碳水匹配3毫升水,高强度训练期间需补充电解质平衡。长期低碳饮食者应监控甲状腺功能,必要时周期性调整碳水比例。
2021-10-06
2021-10-06
2021-10-06
2021-10-06
2021-10-06
2021-10-06
2021-10-06
2021-10-06
2021-10-06
2021-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