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池外循环指通过外部设备将池水抽离过滤消毒后再回流至池中的水处理方式,涉及循环系统设计、过滤设备、消毒工艺、节能控制和维护管理五个核心环节。
外循环系统由水泵、管道和回水口组成,水泵功率决定水循环次数,标准泳池需4-6小时完成全部水体过滤。采用变频水泵可节能30%,管道直径需匹配流量避免水锤效应,回水口应均匀分布防止死水区。
石英砂过滤罐是主流选择,多层滤料结构可拦截20微米以上杂质。硅藻土过滤器精度达1-3微米但成本较高,新型膜过滤技术能去除微生物但需频繁反冲洗。过滤速度控制在30m³/m²·h可平衡效果与能耗。
氯消毒需保持余氯0.3-1.0mg/L,臭氧消毒更彻底但需配合氯维持残留。紫外线杀菌对隐孢子虫有效,电解盐系统可现场生成氯气。消毒剂投加点应设在过滤后位置,避免与有机物直接反应。
安装流量传感器实现按需循环,夜间可降低50%循环频率。热交换器回收排水热量,太阳能预加热系统减少能耗。变频驱动配合压力传感,使水泵始终工作在最佳效率点。
每日检查水泵轴承温度,每周反冲洗过滤器,每月检测管道腐蚀情况。水质监测应包含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参数,冬季需防冻保护。设备间保持通风干燥,电气设备做防潮处理。
泳池外循环系统运行期间,建议游泳者避免佩戴金属饰品防止腐蚀,出水后及时冲洗去除消毒副产物。管理人员需定期检测氰尿酸浓度防止氯锁定,高温季节增加循环次数控制藻类滋生。循环系统停机维护时,应排空管道存水并检查密封件老化情况,对于使用率低的泳池可采用间歇运行模式节约能耗。水质异常时应立即检查过滤介质是否板结或消毒设备故障,确保水体透明度达1.5米以上安全标准。
2012-02-06
2012-02-06
2012-02-06
2012-02-06
2012-02-06
2012-02-06
2012-02-06
2012-02-06
2012-02-06
201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