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和超重可通过体重指数、腰围测量、体脂率等指标综合判断,主要依据BMI值划分:BMI≥24为超重,≥28为肥胖。
体重指数是国际通用筛查工具,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²m。中国成人标准中,18.5≤BMI<24为正常,24≤BMI<28为超重,BMI≥28属于肥胖。需注意肌肉量高者可能出现BMI假性偏高。
腹型肥胖需单独评估,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即可诊断。内脏脂肪超标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险直接相关,即使BMI正常但腰围超标仍需干预。
男性体脂率>25%、女性>30%可判定肥胖。生物电阻抗法、皮褶厚度测量等能更准确反映脂肪堆积情况,尤其适用于健身人群和老年人。
采用年龄别BMI曲线,超过同年龄同性别第85百分位为超重,第95百分位为肥胖。生长激素分泌、骨龄发育等因素需纳入综合考量。
库欣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会导致继发性肥胖,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引发体重异常增加,需通过激素检查排除病理性原因。
控制体重需建立长期科学管理方案,每日减少300-500大卡热量摄入,优先选择糙米、鸡胸肉等高饱腹感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过度节食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定期监测体重变化时需同步记录体脂率与肌肉量数据,中老年群体应重点关注腰臀比变化,儿童减重需在保证营养供给前提下调整饮食结构。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