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池换水频率需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动态调整,国家未规定固定周期,但要求每日补充新水量≥10%,主要涉及水质标准、过滤消毒、补水量、卫生监督、设备维护五个方面。
泳池水质需符合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游离性余氯保持0.3-1.0mg/L,pH值7.0-7.8,浑浊度≤1NTU。采用在线监测系统实时检测,当细菌总数超过1000CFU/mL或尿素≥3.5mg/L时需立即处理。循环过滤系统应24小时运行,石英砂滤料每半年更换一次。
采用硅藻土过滤可去除0.1微米颗粒,配合臭氧消毒能杀灭99%病原体。每日至少进行3次余氯检测,高温天气需增加至每小时1次。三氯异氰尿酸消毒片需按50g/100m³投放,禁止使用液氯等高风险消毒剂。
室内泳池每日补充新水量≥循环水量的10%,室外泳池≥15%。采用逆流式循环时,全部池水应在4小时内完成循环。溢流槽设计需保证水面漂浮物及时清除,每100㎡水面配置1个吸污口。
卫生部门每月至少抽检1次,检测项目包括大肠菌群、嗜肺军团菌等12项指标。经营方需公示当日水质数据,配备专职水质管理员持证上岗。发生红眼病等群体事件时,需立即闭馆并彻底换水。
板式换热器每季度需酸洗除垢,水泵轴承每月加注润滑脂。采用紫外线+氯胺联合消毒时,UV灯管使用8000小时后必须更换。冬季停用时需排空管道,防止冻裂设备。
泳池水质维护需要综合管理措施,除专业设备运行外,建议游泳者入池前彻底淋浴,避免涂抹防晒霜下水。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更衣室防滑设施,储备足量pH调节剂。运动前后及时补充电解质,选择人流量较少的时段游泳可降低健康风险。儿童游泳需佩戴防水尿布,中老年群体下水前应进行心血管评估。
2011-11-08
2011-11-08
2011-11-08
2011-11-08
2011-11-08
2011-11-08
2011-11-08
2011-11-08
2011-11-08
201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