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宝芝堂中医馆专家唐善先指出:肿瘤是一种慢性病,在中医药的治疗下,‘带瘤’也能延长生存时间。
综合治疗是中西医的共识,中医药治癌是继手术、放射、化疗后的重要措施,亦是晚期癌症的治疗手段。
中医治疗肿瘤具有悠久历史和学术积淀。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上已有“瘤”的病名,这是迄今中医记载肿瘤早的文献。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奠定中医肿瘤学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而《神农本草经》列举治“痈肿”“瘿瘤”等抗癌中药并沿用至今。本世纪初,中医肿瘤学已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唐善先提出“带瘤生存”新理念,“带瘤生存是指中晚期肿瘤病人经过有效的抗肿瘤治疗之后,病人常见的出血、癌痛症状减轻甚至消失,瘤体稳定、不再明显扩散,此时治疗目的在于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这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特点和优势之所在”。
中医的肿瘤学整体观认为,人体本身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统一,认为发生于局部的癌瘤都与其全身阴阳失衡有关,是全身病变的局部表现。周岱翰认为,总体来看,中医治病强调“以人为本”,重视治未病、讲究辨证论治,“从这点上看,形成于数千年前的中医健康观面对今天防治日益严峻的恶性肿瘤,仍然是较为先.进的医学模式”。
在中西医的结合防治肿瘤的过程中,要摈弃以往的西医为主,中医为手术、放疗和化疗后辅助治疗的陈旧观念,“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大量病例的治疗和观察,已经逐渐证实中西医结合在治疗肿瘤中的优势,例如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病例获得海内外学者的认可。”
以中医为特色,以责任为使命-成都宝芝堂中医馆
成都宝芝堂中医馆以“御疾造万众,生术福天下”为使命。谨遵百年成都宝芝堂中医馆堂训“明药性之理、精炮制之法、修仁德之心”,坚持尊古炮制、以法炮制,在继承古人传统炮制方法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让广大群众能享用到真正、纯正的中药材,让中医的药方发挥应有的功效。为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