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也叫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神经疾病。它的主要表现是面部一侧肌肉运动功能下降或消失,比如嘴角歪斜、眼睛闭不严、抬眉困难、流口水等。很多人在起初出现症状时不以为意,认为“过几天就好了”,但实际上,面瘫可能带来的影响远不止外观上的变化。
面瘫会影响哪些日常功能?
首先,是面部表情的表达。人类的面部表情很大程度上依赖面神经来控制,比如微笑、皱眉、眨眼等。面瘫后,这些表情变得不对称甚至无法完成,进而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流,很多患者因此产生自卑、羞涩的情绪。
其次,面瘫可能影响眼睛的保护功能。面神经受损后,眼睑闭合困难,睡觉时眼睛合不上,容易出现结膜干燥、角膜炎,严重时可能影响视力。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影响是进食和说话。面瘫时嘴角力量变弱,喝水容易漏、吃饭容易塞,甚至说话发音不清,影响社交和工作。
此外,一些患者还会出现“联动”现象,比如一眨眼嘴角就动,称为“面肌联动”;还有人康复过程中出现面部肌肉僵硬、抽动,影响面部协调。
为什么会得面瘫?
面神经走行复杂,受寒、病毒感染、面部创伤、慢性疲劳等都可能导致它功能异常。临床上常见的“贝尔麻痹”多为急性发作,很多患者是在晨起洗脸、吹风之后突然发现脸歪了、笑不动了。
除了单纯的面神经炎,脑部肿瘤、中耳炎、带状疱疹等也可能导致面瘫,所以一旦出现症状,不能掉以轻心。
怎样减少面瘫带来的生活困扰?
早期识别并及时干预很重要,尤其是发病72小时内,是治疗和康复的关键期。
注意面部保暖,避免长时间吹风、冷水洗脸,尤其是在换季、睡眠不足或身体疲惫时。
合理饮食和情绪调节,保持神经系统稳定。
康复期间避免过度用力活动面部肌肉,以免加重面肌紧张或引起面肌联动。
面瘫看似是一个“面子问题”,但它影响的却是眼睛、嘴巴、表情、进食等实实在在的功能。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到面神经专科进行系统评估,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明确病因后再进行干预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