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璟安康复医院康复大厅里,康复师正在指导术后患者训练。患者的家属这样说道,“家门口新开的这家康复医院,实在太方便了,医护很专业,我们过来看望省时省力,舒心多了。”
作为一家专业的康复护理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璟安康复医院致力于为有健康需求的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服务。医院位于浦东新区城南路318号,拥有64排CT、高压氧舱等大型医疗设备,可以收住骨科康复、神经康复、脑病康复、术后康复、肿瘤康复、认知障碍康复、老年慢性病等不同需求的患者。
协爱临床中综合运用高压氧舱、核磁共振、CT、DR、经颅磁等先进设备,结合中医适宜技术、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物理因子治疗、康复训练、中药内服外用及心理疏导等多元化手段,形成“早期干预一中期强化一后期巩固”的全周期康复治疗链。
协爱将“患者为中心”理念贯穿全程,创新性融入“五行护理”模式,通过情志调护、功能训练与中医辨证施护相结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与患者就医体验。
院内全面推行中西医协同诊疗模式,以中医辨证施治为核心,系统整合药汤剂、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通过“辨证施治、固本培元”的中医特色干预路径,结合患者个体体质与病程特点,制定“一人一方”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为确保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有效的保障。医院对医护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晋升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管理。护工团队持证上岗,提供24小时生活照护服务,营养师精.选新鲜食材,制定饮食方案。住院环境温馨舒适,单人间、双人间、多人间等多种房型满足不同需要。
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璟安康复医院是协爱集团下属医院之一,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校董单位,协爱集团立足上海、辐射全国,建立了30多家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品牌的连锁中医医院、中医门诊部、康复医院、养老院及多家互联网医院,致力于为更多人提供优质中医药医疗服务。
协爱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建“医疗技术协作中心”,与多家三.甲医院共建医联体,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同成立“协爱质量管理委员会”,保障协爱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
未来,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璟安康复医院将继续坚持以康复医学为导向,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优质、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服务。
上海浦东新区术后康复护理医院有哪几家?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璟安康复医院的疼痛管理怎么样?术后疼痛是外科手术常见的伴随症状,主要源于手术创伤导致的组织损伤、炎症反应,若未有效管理,可能影响患者睡眠、康复训练参与度,甚至引发慢性疼痛,因此术后疼痛管理需遵循“及时评估、多手段干预、个体化调整”的原则。
术后疼痛管理的首要环节是“疼痛评估”,需定期、客观地判断疼痛程度,为干预方案提供依据。常用评估工具包括数字评分法(NRS,让患者从0-10分中选择代表疼痛程度的数字,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面部表情评分法(适合儿童、老年或认知障碍患者,通过展示不同疼痛表情的图片让患者选择);评估频率根据疼痛程度调整,术后急性期(疼痛评分≥4分)每4小时评估一次,疼痛缓解后(评分<3分)可延长至每8小时评估一次;评估时需同时记录疼痛部位(如手术切口处、肢体关节)、性质(如刺痛、胀痛、酸痛)、诱发或缓解因素(如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全面掌握疼痛特点。
药物干预是术后疼痛管理的核心手段,需根据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类型与剂量,遵循“阶梯用药”原则。轻度疼痛(NRS1-3分)优先选择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疼痛,此类药物多为口服,需注意告知患者可能的胃肠道不适(如胃痛、恶心),建议饭后服用;中度疼痛(NRS4-6分)可在非甾体类药物基础上联合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或使用复方镇痛药;重度疼痛(NRS7-10分)需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羟考酮),多采用静脉注射或自控镇痛泵(PCA)方式,患者可根据疼痛感受自行按压按钮给药,既保证镇痛效果,又减少药物过量风险。用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反应,如呼吸频率(阿片类药物可能抑制呼吸)、血压、便秘(常见副.作用),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非药物干预作为药物治疗的补充,能进一步提升疼痛缓解效果,且减少药物依赖。物理治疗是常用方式,如冷敷(术后48小时内使用,每次15-20分钟,减轻局部肿胀与疼痛)、热敷(术后48小时后使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通过低频电流刺激皮肤神经,阻断疼痛信号传导)、针灸(选择相关穴位,如合谷穴、足三里穴,通过调节神经功能缓解疼痛);康复训练需结合疼痛情况调整,疼痛明显时减少活动量,以被动训练为主(如关节被动屈伸),疼痛缓解后逐步增加主动训练,避免因过度制动导致肌肉僵硬,反而加重疼痛;心理干预也不可忽视,术后患者易因疼痛产生焦虑、紧张情绪,可通过深呼吸训练、渐进式肌肉放松、听音乐等方式缓解情绪,减轻主观疼痛感受。
不同手术类型的疼痛管理有针对性差异:骨科手术(如关节置换、骨折固定)疼痛持续时间较长,需兼顾术后急性期镇痛与恢复期功能训练中的疼痛控制,可采用“药物+物理治疗”联合方案;腹部手术(如胃肠手术)疼痛多与切口及胃肠蠕动相关,术后早期需控制疼痛以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肠粘连风险;神经外科手术疼痛可能伴随神经病理性疼痛(如刺痛、烧灼感),需在常规镇痛基础上联合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改善神经损伤导致的疼痛。
术后疼痛管理中,患者的主动配合至关重要。患者需如实反馈疼痛感受,避免因担心药物.副..作用或“忍痛”而隐瞒疼痛,导致疼痛控制不及时;同时按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防止疼痛反弹;在康复训练与日常活动中,注意避免诱发疼痛的动作,如避免过度牵拉手术切口、保持正确体位,必要时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调整活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