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康安中医医院是由上海市卫健委批准设立的大型康复护理特色中医医院,集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是上海市医保定点单位,拥有CT、DR、彩超、生化分析仪、等大型医疗设备。
我院重点建设康复医学、老年内科、亚重症、认知障碍、特色护理等医疗服务。将现代康复技术和传统康复治疗方式相结合,由专业医护团队制定中西医结合方案。
院内护工团队持证上岗贴身照护,提供翻身、擦洗、喂饭、陪同检查等日常所需服务。餐食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并兼顾特殊人群需求,定制个性化膳食服务。环境温馨舒适,无障碍空间设计,单人间、双人间、多人间等多种房型满足不同需要。
协爱在上海建立多家分院,打造连锁品牌,可满足医、康、护、养等不同需求。以专业、优质的服务,助力病友乐享健康生活。
预约参观详询:021-57133120
上海有哪些长期康复护理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康安中医医院的心理疏导服务怎么样?长期康复患者因身体功能障碍、康复周期长、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易产生焦虑、抑郁、自卑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的主观感受,还可能降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延缓康复进程,因此心理疏导服务是长期康复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通过专业干预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康复。
心理疏导服务的核心流程包括“心理评估、干预实施、效果跟踪”。心理评估是基础,医护人员会在患者入院后1周内,采用标准化量表(如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同时通过一对一沟通,了解患者负面情绪的诱因,如是否因担心康复效果不佳产生焦虑、是否因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感到自卑、是否因长期住院思念家人产生抑郁;对于认知障碍或表达能力有限的患者(如老年痴呆患者),会通过观察其行为表现(如是否拒绝训练、情绪暴躁、沉默寡言)间接判断心理状态,确保评估全面准确。
干预实施阶段需根据患者的情绪类型与特点,选择合适的疏导方式,注重“个性化与共情”。针对焦虑情绪为主的患者,常用放松训练(如深呼吸训练:用鼻缓慢吸气4秒,屏息2秒,用口缓慢呼气6秒,重复多次;渐进式肌肉放松:从脚趾开始,依次收缩、放松身体各部位肌肉,缓解身体紧张)、认知重构(帮助患者纠正“我肯定恢复不了”“康复没有用”等负面认知,用“我每天都能多走一步,在慢慢进步”等积极认知替代);针对抑郁情绪为主的患者,侧重情感支持与兴趣激活,如定期与患者沟通,倾听其感受,给予鼓励与肯定,同时引导患者参与简单的娱乐活动(如听歌、画画、下棋),转移注意力,逐步恢复对生活的兴趣;针对自卑情绪为主的患者,会通过“小目标激励”,帮助患者设定可实现的康复小目标(如“今天独立完成穿衣”“本周学会使用助行器走10米”),当目标达成时及时给予表扬,增强患者的自我认同感。
小组心理疏导也是重要形式,将有相似康复经历的患者组织在一起,开展主题交流(如“分享我的康复小故事”“如何应对康复中的困难”),让患者在互动中感受到“自己不是孤单的”,通过互相鼓励、经验分享获得情感支持;对于家属,也会开展家属心理疏导,讲解长期康复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的情绪变化,指导家属如何与患者沟通(如避免说“你怎么这么没用”“别人都恢复得比你快”等否定性语言,多使用“我们一起加油”“你今天做得很好”等鼓励性语言),帮助家属调整心态,更好地支持患者康复。
中医心理疏导手段可与现代心理干预结合,提升效果。中医情志调护中的“移情易性法”,通过引导患者关注书法、音乐、园艺等兴趣爱好,转移对疾病与负面情绪的注意力;“言语开导法”则通过耐心沟通,帮助患者理解康复的过程与规律,缓解因认知偏差导致的情绪问题;此外,针灸、中药调理也能辅助改善情绪,如通过针灸刺激内关穴、太冲穴调节肝气,缓解焦虑、抑郁,或根据患者体质使用“逍遥散”等中药方剂,从整体上改善情绪状态。
效果跟踪是心理疏导服务的重要环节,医护人员会每2-4周重新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对比干预前后的量表评分与行为表现,判断疏导效果;若患者情绪无明显改善或加重,会调整疏导方案,如增加疏导频率、更换疏导方式,必要时请心理科医生会诊,评估是否需要药物干预(如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同时,在患者康复训练的关键节点(如开始新的训练项目、出院前),会加强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应对可能出现的情绪波动,确保心理状态稳定,配合康复进程。
心理疏导服务需贯穿长期康复的全过程,不仅在患者出现明显负面情绪时开展,还需在日常护理中融入心理关怀,如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时保持耐心、尊重,关注患者的需求与感受,让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感受到被理解、被支持,这对维持患者积极的心理状态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