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手”护指南:告别腱鞘炎的疼痛与僵硬

武汉世纪国医堂中医医院

腱鞘炎,这一因手部过度使用或劳损引发的常见疾病,正悄然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生活质量。无论是长时间敲击键盘的上班族,还是操持家务的家庭主妇,亦或是抱娃的宝妈,都可能因反复的手部动作而陷入疼痛与活动受限的困境。腱鞘炎是因肌腱与腱鞘反复摩擦引发的炎症,常见于手腕、手指等部位。

中医作为传统医学瑰宝,凭借其辨证施治的理念与多样化的治疗手段,为腱鞘炎患者提供了温和且有效的康复之路。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腱鞘炎的高发人群、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及预防建议,助您科学应对,重获手部灵活与舒适。

一.以下人群更易患病:

1.长期重复手部动作者

典型人群:打字员、钢琴师、流水线工人、厨师、理发师等。

原因:手指或手腕长期重复屈伸动作,导致腱鞘慢性劳损,引发无菌性炎症。

2.中老年劳动者

典型人群:40岁以上家庭主妇、建筑工人、农民等。

原因:随着年龄增长,腱鞘弹性下降,加上长期体力劳动,易诱发腱鞘炎。

3.产后/哺乳期女性

原因:抱孩子、做家务时手部受力不均,加上激素水平变化导致韧带松弛,肌腱强度减弱,易引发拇指腱鞘炎(如“妈妈手”)。

4.糖尿病患者

原因:高血糖环境易导致肌腱胶原蛋白变性,增加腱鞘粘连风险,诱发炎症。

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原因:自身免疫反应可能侵袭腱鞘滑膜,约30%患者合并腱鞘炎。

6.经常受寒或感染者

原因:寒冷刺激或局部感染可能诱发腱鞘炎,如冬季长时间接触冷水的人群。

二.腱鞘炎治疗方法:科学干预,分阶段应对

根据病情轻重,治疗方法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1.中药内服(辨证施治)

气滞血瘀型(疼痛剧烈):用活血化瘀的药。

风寒湿阻型(遇冷加重):用祛风散寒的药。

肝肾不足型(慢性劳损):用补益肝肾的药。

2.中医外治法

针灸: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推拿按摩:揉法(轻揉腱鞘)、拔伸法(拉伸肌腱),缓解粘连,改善活动度。

中药熏洗:将药物煎煮后,趁热熏蒸患处,待温度适宜时浸泡手部,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艾灸:用艾条悬灸患处,每次15分钟,以局部温热感为宜,温通经络、散寒止痛

中药外敷:将药物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用纱布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三、中医康复训练

手指拉伸:掌心向上,轻拉拇指至轻微酸胀感,保持10秒,每日3组。

握力练习:捏握软球或毛巾,维持5秒后放松,重复10次,增强肌腱耐力。

关节活动:缓慢做腕部画圈动作(顺时针、逆时针各5圈),缓解僵硬。

四.预防建议

1.避免长时间重复手部动作,定时休息并活动手指。

2.注意手部保暖,冬季佩戴保暖手套。

3.糖尿病患者需严格管理血糖,减少肌腱病变风险。

4.孕期/产后抱孩子时注意姿势,避免拇指过度用力。

腱鞘炎虽常见,但通过中医的精准辨证与综合治疗,多数患者可显著缓解疼痛、恢复手部功能。无论是中药内服的调理、针灸推拿的疏通,还是熏洗外敷的温养,中医均以“整体观念”为核心,从根源上改善腱鞘环境,减少复发风险。

同时,日常预防同样关键——避免过度使用、注意保暖、控制血糖、保持正确姿势,这些细节能为您的手部健康筑起坚实防线。若您正被腱鞘炎困扰,不妨尽早寻求中医帮助,让传统智慧为您的手部健康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肺结节、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各类结节疾病;三叉神经、面瘫、面神经痛等神经系统疾病

擅长:疑难顽固性颈肩腰腿疼、肩周炎、腱鞘炎、关节滑膜炎、肌肉扭伤、颈椎病、网球肘、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类风湿、痛风、骨质疏松痛症、耳鸣、耳聋、头痛、头晕、中风后遗症、三叉神经痛、面瘫、坐骨神经痛、膝关节及足跟痛等各种急慢性痛症及疑难杂症等。

擅长:望色切脉,以双手诊脉为特色,坚持用中医的思维辨证治疗内科、妇科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肺结节、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各类结节疾病;肝胆疾病;肺癌、肝癌、胃癌等肿瘤疾病;前列腺疾病、性功能障碍等男性疾病;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等胃肠道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头痛、头晕、痛风、颈肩腰腿疼等各种疼痛疾病;耳聋、耳鸣等耳鼻喉疾病;荨麻疹等皮肤疾病;不孕不育疾病、亚健康调理、治未病等中医疑难杂症。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