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减肥 > 饮食减肥 > 正文

助你减肥的“坏食品”

发布时间: 2011-11-07 15:32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很多的时候呢,减肥的人士是比较感性的,有的本来能帮助你减肥瘦身的食物,却被你打入了冷宫,拉入了黑名单,那么下面来看看下面的减肥食物被你拉入了黑名单了嘛?下面的食物可是有助于你减肥瘦身的“坏食品”哦!

 选择标有“100%全麦”字样的面包

你可能会认为,面包里不全是碳水化合物吗?实际上,充满纤维素、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高质量面包血糖生成指数很低,这意味着它不会引起血糖升高,导致体重增加。如果你正在减肥,你应该选择标有“100%全麦”字样的面包。但要避免类似“小麦粉”之类的字,小麦粉中的纤维含量不及全麦高。

花生酱会让人们产生饱腹感

花生酱的脂肪和热量很高吗?实际上,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研究显示,与那些遵循严格的低脂饮食规则的人们相比,吃花生酱的人更可能减肥和保持身体苗条。普渡大学的研究显示,花生酱会让人们产生饱腹感。

椰子增加你的新陈代谢

椰子虽然含有饱和脂肪、椰子油,但是它可以增加你的新陈代谢有助于你减肥。椰子油不会增加你的胆固醇水平,反而还能降低消化不良的症状。

奶酪对减肥很重要

因为它的钙物质,奶酪对减肥很重要。研究显示,吃富含奶制品的日常饮食的肥胖成年人体重减轻得比那些不吃奶制品的人快得多。不好的一面是奶酪中脂肪含量和盐的含量较高。

减肥并不是一件难事,因为可能是你还没有掌握住好的减肥方法,那么现在你们没有走入减肥的误区吧,这样的减肥食物,是不可以被你打入冷宫的哦!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晚上可以帮助你减肥的食品
晚上可以帮助你减肥的食品
很多的美眉们在减肥的时候呢,喜欢严格的要求自己,可是呢?减肥中的痛苦确实很难忍受的哦!减肥这件事情并不是嘴上简单的说说就可以的事情的!那么晚上吃什么不会胖甚至能减肥呢?今天小编就介绍几种减肥食品!晚上可以帮助你减肥的食品1.奶酪奶酪是一种非常好的夜间小吃,因为奶酪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详细]
发布于 2011-10-19

最新推荐

什么能增加饱腹感
增加饱腹感可通过高纤维食物、高蛋白饮食、充足饮水、低升糖指数食物和调整进食速度实现。这些方法能延缓胃排空时间、稳定血糖并减少饥饿信号。1、高纤维食物:膳食纤维吸水膨胀后占据胃部空间,直接延长饱腹感持续时间。燕麦、奇亚籽等可溶...[详细]
2025-06-13 11:42
暴食一整天怎么办
暴食后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水分、适度运动、心理调节和规律作息等方式缓解不适。暴食通常由情绪波动、节食反弹、激素失衡、环境诱因和营养缺乏等原因引起。1、调整饮食:暴食后24小时内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燕麦粥、蒸南瓜或...[详细]
2025-06-13 11:37
怎样控制暴食暴饮
控制暴食暴饮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规律进食、心理干预、适度运动及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实现。暴食行为通常与情绪压力、节食反弹、激素失衡、环境诱因及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相关。1、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和蛋白质摄入能增强饱腹感,减少...[详细]
2025-06-13 11:33
暴食第二天怎么办
暴食后第二天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水分、适度运动、心理调适和规律作息等方式缓解不适。暴食通常由情绪波动、节食反弹、激素失衡、社交压力或营养缺乏等因素引起。1、调整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燕麦粥、蒸蔬菜和低糖水果,避免高...[详细]
2025-06-13 11:28
下巴肥应该怎样减
下巴肥应该怎样减
下巴脂肪堆积可通过饮食调整、局部运动、生活习惯改善、医美辅助和中医调理五种方式改善。下巴肥胖主要与脂肪分布异常、肌肉松弛、水肿体质、不良姿势和遗传因素有关。1、饮食调整:减少精...[详细]
2025-06-13 11:23
怎么排肚子的油脂
减少腹部脂肪堆积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有氧运动、改善生活习惯、针对性力量训练和压力管理五种方式实现。腹部脂肪过多通常与高热量饮食、久坐不动、代谢紊乱、激素失衡和遗传因素有关。1、调整饮食:控制精制碳水与饱和脂肪摄入是关键。...[详细]
2025-06-13 11:18
代餐几天比较合适
代餐一般建议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实际周期需根据个体代谢差异、代餐类型、体重基数、营养均衡性及医生指导等因素调整。1、代谢差异:基础代谢率较高者可适当延长至10天,但需监测血糖和酮体水平。甲状腺功能异常或糖尿病患者需在医生监督...[详细]
2025-06-13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