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您孩子看电视的时候,有没有出现眨眼、咧嘴、摇头、耸肩,你提醒他还是控制不住;经常莫名其妙的发出吭吭的清嗓子声,抖腿、伸胳膊、甩腿,自己也控制不了;甚至不自主的抽动、发声、怪叫、骂人、说脏话,脾气暴躁。很多家长会怀疑: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动症?
其实,以上症状所述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它与多动症却经常因名字相似而被混淆。那么,到底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与多动症的区别有哪些呢?该如何治疗呢?下面就由北京四惠中医医院儿科专家王素梅教授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与多动症的区别以及如何治疗。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与多动症的区别: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症。学龄前期或学龄期儿童,男孩多见,因多个怪异动作交替出现或同时出现就诊,表现不自主眨眼、咧嘴、摇头、耸肩、清嗓子、吸鼻子、尖叫、骂脏话等等。抽动每天发作多次,用意志可短暂控制,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常常容易漏诊和误诊。所有患儿在早期或后期都会出现发声性抽动,其表现为清喉音、干咳等,在看电视、学习等安静环境中尤其明显。部分患儿在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前,会有身体局部的不适感,如有压迫感、痒感、热感、冷感或其他不适感。
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综合征,属于轻微脑功能障碍。学龄前起病,男孩多见,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铅中毒、食物添加剂、脑组织儿茶酚胺代谢异常等有关。
幼儿期:脾气坏,过度活动,睡眠不安,喂养困难;
学龄前期:多动不宁,不听指挥,反应过激,以跑代步,无故叫喊,不服管教,不能静坐,不能专心做一件事;
学龄期:课堂上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常与人争吵和打架,很难完成作业,情绪不稳,任性冲动,学习成绩差。学龄期是该病突出的年龄期,该期发病率占学龄儿童1%-10%,这种病对患儿的一生影响很大,患儿在学校和家庭均难与人相处,学习成绩差,部分患儿到青少年或成年后可出现人格障碍。
因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与多动症的症状有一些相似点,如:多发于学龄前期或学龄期儿童,男孩多见,学习有不同程度障碍,让很多家长误认为是一种疾病。其实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多动症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但无抽动的表现。因此,它与抽动症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疾病。而作为共患病,约半数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可伴有多动症的表现。
该如何治疗?
因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较差,6岁以下尽量不要用药物治疗。应主要以教育、心理、药物治疗“多动”的孩子。
1、教育治疗:培养患儿学前自控能力,逐步适应学校和社会的生活规律。
2、心理治疗:包括行为治疗及认知行为治疗。对不服从行为给予约束,用鼓励、奖赏来强化好行为;建立学校每日报告卡,按照预定目标评估儿童行为,长期坚持。心理行为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家长要避免打骂和过分指责,不要讥笑患儿,要给以安慰、疏导,改善不良情绪,不过分溺爱孩子,要鼓励、帮助患儿。
3、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用药。
北京四惠中医医院儿科专家王素梅教授,主任医师,国家名老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刘弼臣传承工作站负责人。从事儿科事业39年,潜心重点研究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多动症多年,同时又对急、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厌食、难治性腹泻、便秘、过敏性紫癜、血尿、蛋白尿、遗尿、小儿湿疹、腺样体肥大等各种儿童疑难杂症的治疗有自己独特的治疗思路和中医特色。
王素梅|主任医师
国家名老中医
博士生导师、教授
师承京城小儿王刘弼臣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医药联合会儿科分会副会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儿童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治疗
从事中医儿科事业39年,潜心专研运用扶土抑木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调整阴阳发治疗多动症;温阳补肾开窍法治疗小儿孤独症谱系障碍;平衡阴阳法治疗儿童学习困难综合征等心肝系疾病;对小儿急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厌食、难治性腹泻、便秘、过敏性紫癜等儿童疑难杂症的治疗有独特的治疗思路。
出诊详情
出诊时间:周四上午、周四下午
出诊地点:北京四惠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