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酸痛时能否健身取决于酸痛程度和类型,适度运动可促进恢复,但需避免加重损伤。
高强度运动后24小时内出现的酸痛多由乳酸堆积引起,此时可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加速乳酸代谢。避免力量训练,防止肌肉纤维二次损伤。
运动后24-72小时的酸痛属于延迟性肌肉损伤DOMS,可做瑜伽或泡沫轴放松,选择原训练部位50%强度的抗阻练习,如深蹲改为靠墙静蹲。
突发刺痛或肿胀需立即停止训练,采用RICE原则处理:休息48小时、冰敷每次15分钟、弹性绷带加压、抬高患肢。恢复后从徒手训练逐步过渡。
运动后补充20-30克乳清蛋白和快碳如香蕉,促进肌肉修复。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入1.6-2.2克蛋白质,三文鱼或鸡蛋提供必需氨基酸。
保证7-9小时深度睡眠,生长激素分泌高峰在23点至凌晨2点,睡前2小时避免蓝光刺激,使用镁剂可改善睡眠质量。
肌肉酸痛期建议选择游泳、骑行等非负重运动,运动前动态拉伸5-10分钟,运动后静态拉伸保持30秒。饮食增加樱桃、姜黄等抗炎食物,每日饮水2000-3000毫升促进代谢废物排出。持续72小时未缓解或伴随关节疼痛需就医排查肌腱炎等病症。合理利用酸痛期进行主动恢复,能提升后续运动表现。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