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炎和三叉神经痛虽然都涉及三叉神经,但两者在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一、发病原因
1、三叉神经炎
神经脱髓鞘改变:神经纤维的髓鞘发生损伤或脱落,导致神经传导异常。
微生物感染:如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三叉神经,引发炎症反应。
神经受压:血管、肿瘤等压迫三叉神经,导致其功能受损。
2、三叉神经痛
血管压迫:面部血管对三叉神经产生压迫,导致神经传导异常,引发疼痛。
神经病变:三叉神经本身发生病变,如脱髓鞘病变、炎症等。
其他原因:如脑瘤、多发性硬化等疾病也可能引发三叉神经痛。
二、临床表现
1、三叉神经炎
疼痛性质:多为针扎、撕裂、烧灼、电击样疼痛,且疼痛通常持续数秒或数分钟,严重时可能会持续数小时。
疼痛部位:疼痛主要位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以下颌支多见。
伴随症状:可能伴有面部潮红、流泪、流涎等症状。
2、三叉神经痛
疼痛性质:呈针刺、刀割、烧灼、撕裂样疼痛,突发突止,持续时间短,通常数秒至数十秒。
疼痛部位:主要位于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以上颌支、下颌支多见。
触发点:存在“扳机点”,即某些特定的刺激(如洗脸、刷牙、说话等)可能诱发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