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甲是鼻腔内成对的海绵状组织,包括下鼻甲、中鼻甲、上鼻甲,主要功能是过滤空气、调节湿度和温度。鼻甲肥大指鼻甲黏膜长期受炎症刺激,导致黏膜水肿、增生或骨质肥大,从而阻塞鼻腔通气。
好发人群:长期鼻炎,尤其是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患者、鼻窦炎患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二、主要病因1.炎症刺激:
·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反复发作,导致鼻甲黏膜充血、水肿,逐渐增生肥厚。
·过敏性鼻炎患者因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刺激,鼻甲黏膜长期处于过敏状态,引发水肿。
2.结构异常:
·鼻中隔偏曲压迫同侧鼻甲,导致代偿性肥大;
·先天性鼻甲发育异常。
3.其他因素:
·长期滥用鼻减充血剂(如萘甲唑啉滴鼻液),导致药物性鼻炎和鼻甲反跳性肥大;鼻腔异物、肿瘤等占位性病变压迫。
三、典型症状1.鼻塞:
一种是持续性鼻塞(单侧或双侧),严重时需张口呼吸,夜间睡眠打鼾或呼吸暂停。另一种是交替性鼻塞(多见于慢性单纯性鼻炎),侧卧时下方鼻甲充血肿胀更明显,转为另一侧卧位后鼻塞缓解。
2.呼吸异常:
·嗅觉减退:鼻甲肿胀阻塞嗅区,或嗅黏膜长期炎症导致嗅觉受体功能下降。
·鼻腔分泌物增多:常伴黏性或黏脓性鼻涕,继发感染时可出现黄绿色脓涕。
3.邻近器官影响:
·头痛、头晕:鼻甲肥大压迫鼻黏膜神经或阻塞鼻窦开口,引发鼻窦炎相关头痛;
·耳部闷胀感:肥大的下鼻甲后端压迫咽鼓管咽口,可能诱发分泌性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耳鸣。
4.全身症状:
·长期缺氧可能引起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睡眠质量差,儿童患者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四、诊断与检查1.鼻内镜检查:
·直接观察鼻甲大小、黏膜颜色(充血、苍白或紫红色)、是否有息肉样变,以及鼻腔分泌物情况。
2.影像学检查:
·鼻窦CT:评估鼻甲骨质是否增生、鼻中隔是否偏曲、鼻窦是否受累(用于鉴别复杂性病例)。
3.过敏原检测:
·针对过敏性鼻炎患者,明确过敏原以制定脱敏治疗方案。
五、治疗方法治疗原则:先保守治疗,无效时再考虑手术,避免过度干预影响鼻腔功能。
1.保守治疗·药物治疗: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黏膜炎症和水肿,需遵医嘱足疗程使用。
·抗组胺药:适用于过敏性鼻炎合并鼻甲肥大,缓解鼻痒、打喷嚏等症状。
·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清除分泌物、过敏原和炎症介质,改善鼻腔环境。
·短期鼻减充血剂:仅用于急性严重鼻塞,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避免药物性鼻炎。
·避免诱因:远离过敏原,如尘螨、花粉,戒烟限酒,减少二手烟刺激;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2.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鼻甲肥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切除部分肥大的鼻甲黏膜或骨质,扩大鼻腔通气道(传统术式,需谨慎避免切除过多导致空鼻综合征)。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利用低温能量消融肥厚的鼻甲黏膜,保留正常黏膜功能,创伤小、恢复快(首选术式)。
·鼻甲骨折外移术:适用于骨质肥大但黏膜正常者,将鼻甲向外侧推移以扩大鼻腔空间。
六、预防与日常护理1.积极控制鼻炎:
·过敏性鼻炎患者需规范使用抗过敏药物和鼻用激素,必要时进行脱敏治疗;
·慢性鼻炎患者定期冲洗鼻腔,避免炎症迁延。
2.避免不良习惯:
·勿长期滥用鼻减充血剂,鼻塞时优先选择生理盐水冲洗或药物治疗;
·减少挖鼻、用力擤鼻等损伤鼻黏膜的行为。
3.改善生活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湿润,定期除螨、除尘,冬季使用加湿器;
·雾霾天佩戴口罩,减少污染物刺激。
七、注意事项·儿童鼻甲肥大需警惕腺样体肥大共存,可能需联合评估腺样体情况(如睡眠监测、腺样体CT)。
·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清理鼻腔痂皮,避免鼻甲粘连,并按医嘱使用鼻用药物促进黏膜修复。
若出现持续鼻塞、打鼾或头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由耳鼻喉科医生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