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中医医院是由上海市卫健委批准设立的大型康复护理特色中医医院,集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是上海市医保定点单位,拥有大型高压氧舱、CT、DR、呼吸机等先进医疗设备。
我院重点建设康复医学、亚重症医学、老年医学、认知障碍、肿瘤等五大学科。将现代康复技术和传统康复治疗方式相结合,由专业医护团队制定中西医结合方案。
院内护工团队持证上岗贴身照护,提供翻身、擦洗、喂饭、陪同检查等日常所需服务。餐食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并兼顾特殊人群需求,定制个性化膳食服务。环境温馨舒适,无障碍空间设计,单人间、双人间、多人间等多种房型满足不同需要。
协爱在上海建立多家分院,打造连锁品牌,可满足医、康、护、养等不同需求。以专业、优质的服务,助力病友乐享健康生活。
预约参观详询:021-57133120
老年慢性咽炎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咽喉疾病,核心问题是咽喉黏膜随年龄增长逐渐萎缩,黏膜分泌功能下降,再加上环境刺激(如干燥、油烟、粉尘)、基础病影响(如糖尿病、胃食管反流),导致咽喉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主要表现为咽部异物感明显——总觉得嗓子里有“痰”或“异物”,频繁清嗓子却无痰咳出,吞咽时异物感更明显,还常伴随咽干、咽痒,尤其晨起时症状加重,需要喝温水才能缓解。这种疾病并非“感冒没好”或“支气管炎”,盲目用感冒药、止咳药不仅无效,还可能刺激咽喉黏膜,加重不适。
别混淆!慢性咽炎的3个典型表现,不是“支气管炎”
老年慢性咽炎的症状与“支气管炎”“感冒”有清晰区别,主要体现在症状特点与诱发因素上:
一是咽部异物感突出,“咳不出咽不下”——这是慢性咽炎z核心的表现,老人会频繁清嗓子,试图排出“异物”,但始终无痰或仅有少量白色黏液,且异物感不影响进食,与支气管炎“痰多、咳嗽伴喘息”有本质差异;
二是咽干、咽痒与刺激相关——咽喉干燥感明显,尤其在夜间或晨起时更严重,需要频繁喝水滋润;吸入干燥空气、油烟、粉尘,或说话过多后,会出现明显咽痒,忍不住干咳,咳嗽多为“无痰干咳”,与感冒“咳嗽伴鼻塞、流涕”,支气管炎“咳嗽伴大量咳痰”完全不同;
三是症状反复,呈“波动状态”——症状时轻时重,在受凉、说话过多、吃辛辣食物后加重,休息或喝温水后减轻,不会像感冒一样“一周左右自愈”,也不会像支气管炎一样“急性发作后逐渐缓解”,而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受生活习惯影响明显。
若老人出现以上表现,建议通过喉镜检查明确咽喉黏膜状态,排除肿瘤、胃食管反流等其他疾病后,再从黏膜保护、减少刺激等方面做针对性护理。
日常护理别踩3个坑,多数家庭会犯
坑1:“嗓子干就多喝热水,越烫越好”
很多家庭认为“热水能滋润咽喉”,甚至让老人喝滚烫的水,实则过热的水会刺激咽喉黏膜——老年咽喉黏膜本就脆弱萎缩,高温会加重黏膜损伤,破坏黏膜屏障,让咽干、咽痒更明显,还可能增加咽喉癌的风险。正确做法是“喝温水+少量多次”:每天喝1500-2000毫升温水,水温控制在35-40℃,别超过40℃,每次喝100-150毫升,分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喝水;血糖正常的老人,可在水中加少量蜂蜜或泡少量胖大海(遵医嘱短期使用),温和滋润咽喉,避免刺激。
坑2:“频繁清嗓子,缓解异物感”
老人因咽部异物感,会频繁用力清嗓子,这种动作会让咽喉黏膜受到强烈震动和摩擦——相当于“用砂纸反复摩擦咽喉”,加重黏膜炎症和损伤,形成“越清越痒—越痒越清”的恶性循环,还可能导致声带损伤,出现声音嘶哑。正确做法是“替代清嗓子,减少刺激”:当感觉有异物时,喝少量温水湿润咽喉,或做“吞咽动作”,替代清嗓子;若异物感明显,可轻轻咳嗽1-2次,别用力咳,避免损伤黏膜;说话时放慢语速,降低音量,减少咽喉疲劳。
坑3:“吃润喉糖就能缓解,随时含一颗”
不少家庭会给老人买润喉糖,认为“能缓解咽干、异物感”,但多数润喉糖含薄荷、樟脑等刺激性成分——短期可能让嗓子感觉清凉,长期使用会刺激咽喉黏膜,加重炎症;部分润喉糖含糖量高,还可能导致老人血糖升高(尤其糖尿病患者),或引发龋齿。正确做法是“选择温和润喉方式”:血糖正常的老人可含服无糖梨膏糖,或用梨、冰糖煮水喝,温和滋润咽喉;避免含服含薄荷、酒精、高糖的润喉产品,减少黏膜刺激;若咽干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医用生理盐水雾化,直接湿润咽喉黏膜,缓解不适。
康复护理重点:3个方法帮改善咽喉状态
一是调整饮食,减少咽喉刺激——避免吃辛辣(辣椒、生姜)、过咸(咸菜、酱肉)、过烫(热汤、热茶)的食物,这些会直接刺激咽喉黏膜,加重炎症;多吃新鲜蔬菜(如黄瓜、冬瓜、菠菜)、水果(如梨、苹果、柚子),补充维生素,促进黏膜修复;做饭时少放调料,采用蒸、煮、炖的烹饪方式,避免油炸、烧烤,减少油烟刺激;
二是改善生活环境,保持咽喉湿润——室内保持适宜湿度(50%-60%),干燥季节或开空调时使用加湿器,每天换水清洁加湿器,避免细菌滋生;避免老人吸入油烟、粉尘、二手烟,做饭时开油烟机,雾霾天减少外出,外出时戴口罩,减少环境刺激;
三是养成良好用嗓习惯,减轻咽喉负担——提醒老人说话时声音别太大,避免长时间连续说话(每次说话不超过20分钟),说话多后及时喝温水休息;避免在嘈杂环境中说话(需大声说话才能让人听见),减少咽喉疲劳;晨起咽干时,先喝温水湿润咽喉,再缓慢清嗓子,避免刚起床就用力用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