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饮食:针对性控制结石“原料来源”!
饮食调整需根据结石常见类型(草酸钙结石、尿酸结石)针对性管控,同时兼顾通用健康原则,避免盲目忌口或过量摄入。
1.针对草酸钙结石:严控“高草酸食物”
草酸钙结石是常见的类型,预防核心是减少“草酸”与“钙”在尿液中的结合。
需限制的高草酸食物:菠菜、甜菜、芦笋、茭白、韭菜、浓茶、巧克力(尤其是黑巧克力)、坚果(如杏仁、核桃,每日不超过10颗)。
注意:并非完全禁止,而是“控制量+优化烹饪”——比如菠菜、芦笋焯水2-3分钟可去除50%以上的草酸,再凉拌或清炒,既能保留营养,又减少草酸摄入。
高钙食物:适量而非禁止
很多人误以为“补钙会导致结石”,实则不然:日常饮食中的钙(如牛奶、奶酪、豆腐、芝麻酱)能在肠道与草酸结合,减少草酸吸收,反而降低结石风险。
关键是“适量摄入”(每日钙摄入量建议800-1000毫克,约等于300毫升牛奶+1块豆腐),且避免与高草酸食物同时大量食用(如避免吃完菠菜马上喝牛奶,可间隔1-2小时)。
2.针对尿酸结石:管控“高嘌呤食物”
尿酸结石多与体内尿酸代谢异常相关,预防核心是减少嘌呤摄入,降低血尿酸水平。
需限制的高嘌呤食物:动物内脏(如猪肝、腰子,每月不超过1次,每次≤50克)、海鲜(尤其是沙丁鱼、凤尾鱼、贝类,每周不超过1次)、浓肉汤(肉汤中嘌呤易溶解,建议少喝汤、吃瘦肉)、啤酒(啤酒含大量嘌呤,且利尿作用会导致尿液浓缩,需严格避免)。
可替代选择:低嘌呤食物如鸡蛋、瘦肉(鸡胸肉、牛肉,每日≤100克)、大部分蔬菜(如冬瓜、黄瓜、番茄)、水果(如樱桃,含樱桃素可辅助降尿酸)。
3.通用饮食原则:控盐、增纤维
减少钠盐摄入:每日盐摄入量≤5克(约等于1个啤酒瓶盖平平一盖的量)。高盐饮食会增加肾脏对钙的排泄,使尿液中钙含量升高,加速结石形成。建议烹饪时少放盐、酱油,避免腌制食品(如咸菜、腊肉)、加工零食(如薯片、辣条)。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每日≥500克,如芹菜、菠菜、西兰花)、水果(每日≥200克,如苹果、橙子)、全谷物(如燕麦、糙米,替代部分精米白面)。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尿液中钙的流失,同时帮助调节代谢,降低肥胖风险(肥胖是泌尿结石的重要诱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