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积水:尿路梗阻的“直接后果”,肾脏的“隐形压迫者”!
肾积水并非独立疾病,而是尿路梗阻后尿液潴留引发的肾脏形态改变,若长期不解除,会逐渐“压坏”肾脏。
发生机制:当尿路被结石堵塞后,肾脏产生的尿液无法顺利排出,会持续在肾盂、肾盏内积聚,就像“水库水位不断升高”——初期肾盂会轻微扩张,随着尿液越积越多,肾盂会逐渐变大、变圆,肾盏也会被牵拉变形;长期高压状态下,肾脏内部的肾实质(负责过滤血液、产生尿液的核心组织)会被逐渐挤压变薄,就像“气球被撑久了,壁会越来越薄”。
具体表现:轻度肾积水(梗阻时间短、积水量少)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中度至重度肾积水时,患者会感到患侧腰部有持续性胀痛或隐痛,按压腰部能摸到肿大的肾脏(尤其体型偏瘦者);若积水合并感染,会同时出现发热、寒战、腰痛加剧等症状(与尿路感染叠加)。
危害递进:肾实质的损害具有“不可逆性”——若梗阻解除及时(如1周内),轻度受损的肾实质可能逐渐恢复;但若梗阻持续超过1个月,肾实质会出现纤维化(组织变硬、失去功能),即使后续解除梗阻,已经受损的肾功能也无法恢复;若双侧肾脏同时出现严重肾积水(如双侧肾结石梗阻),会直接影响全身尿液排泄,引发更危急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