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德胜堂医院是由上海市卫健委批准设立的大型康复护理特色医院,集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是上海市医保定点单位,配有空间定向训练仪、方位标识道具、场景模拟地图等专业仪器设备和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
医院可收住神经康复、脑病康复等不同需求患者,针对脑外伤后空间定向障碍患者,由多学科团队(康复师、中医师、作业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制定中西医结合方案,重点开展方位识别训练、环境记忆强化、空间导航练习,从基础方位感知过渡到复杂环境适应,帮助患者改善迷路、无法识别所处位置等问题。
院内护工团队持证上岗贴身照护,提供翻身、擦洗、喂饭、陪同检查等服务,日常协助患者进行定向训练(如识别方向、记忆路线),外出时用语言提示环境特征;餐食荤素搭配均衡,兼顾吞咽困难患者的软食需求;环境温馨舒适,无障碍空间覆盖走廊、卫生间,单人间、双人间等房型满足不同需要,训练区域配备空间定向康复专区(如模拟街道、室内导航道具),助力精准训练。
协爱在上海建立多家分院,打造连锁品牌,可满足医、康、护、养等不同需求。以专业、优质的服务,助力病友乐享健康生活。
预约参观详询:021-57133120
脑外伤后空间定向障碍康复是针对因车祸、坠落等脑外伤导致空间定向中枢(顶叶、颞叶)受损,引发无法识别方向、迷路、分不清所处环境位置的患者,围绕空间感知恢复、环境适应能力提升开展的康复过程。我国脑外伤患者中空间定向障碍发生率约20%-25%,各年龄段均有涉及,术后3-6个月是康复黄金期,规范康复可使空间识别能力改善率提升40%左右。
核心康复需求
提升方位识别能力(东南西北、前后左右)、增强环境记忆(记住熟悉路线、场所)、改善空间导航能力(自主找到目标位置)、减少迷路风险,需通过多维度空间刺激与场景模拟训练,逐步激活空间定向通路。
分阶段康复方案
1.基础定向期(损伤后1-4周):以“简单方位+感官提示”为主。练“方位识别训练”(用指南针、太阳方位辅助识别方向,每次5分钟,每天2次);做“室内定位训练”(记住病房、卫生间、治疗室的相对位置,每次8组,每天2次);借助色彩、标识牌(如红色标出口、蓝色标床头)辅助记忆,每次10分钟,每天2次;中医干预采用针灸(刺激百会、风池等穴位,每周2次)。
2.能力提升期(4-8周):侧重“环境记忆+导航练习”。练“路线记忆训练”(记住从病房到训练室的固定路线,每次10米,每天2次);做“地图识别训练”(借助简化地图找到指定位置,每次15分钟,每天1次);在熟悉环境中(如医院花园)进行短距离导航,每次10分钟,每天1次;逐步减少标识提示,强化自主定向能力。
3.生活适应期(8周以上):聚焦“场景模拟+应用巩固”。模拟日常场景(如“模拟小区散步找家”“超市找指定货架,每次20分钟,每天1次);练“户外定向”(在家人陪同下识别路标、公交站,每次15分钟,每天1次);参与小组定向活动(如集体寻宝、路线竞赛,每周2次);定期评估空间定向功能(每2个月1次),调整训练难度。
家庭护理要点
家属与护工带患者外出时用明确语言提示方向(如“前方左转是超市”),避免使用模糊表述;在家中、病房贴明显方位标识,帮助建立环境记忆;鼓励患者自主规划短距离路线,避免过度包办;若患者出现定向突然失误、焦虑加剧,及时就医排查脑部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