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石后尿液观察:识别正常与异常信号!
1.碎石收集:为预防复发留依据(关键步骤)
收集方法:准备专用尿盆(或在马桶内放置60目以上的滤网),每次排尿时用滤网接住尿液,观察是否有碎石颗粒(多为灰白色、沙粒状或小颗粒状,直径1-3mm);
保存与送检:将收集到的碎石用干净纸巾吸干水分,放入密封袋中,标注收集日期,术后1周复查时送检(进行结石成分分析,明确是草酸钙、尿酸还是磷酸镁铵结石,为后续饮食预防提供依据);
注意事项:若3天内未收集到明显碎石,无需焦虑(部分细小碎屑可能随尿液排出时难以察觉),复查时通过B超/CT确认排石情况即可。
2.尿色监测:区分正常血尿与异常情况
正常现象:术后1-2天内出现“淡粉红色尿”(因冲击波损伤尿路黏膜,少量出血混入尿液),通常随黏膜修复逐渐消失,无需特殊处理;
异常情况:若尿色呈“鲜红色”(如洗肉水色)、伴随血块,或血尿持续超过3天无缓解,需立即就医(提示黏膜损伤加重或碎屑划伤输尿管);
其他异常:若尿液浑浊(呈米汤样)、有异味,或排尿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提示尿路感染),也需及时就诊,避免发展为肾盂肾炎。
建议每日记录尿色变化(可拍照留存),复查时向医生反馈,便于评估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