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结石相关感染的初始阶段!
尿路感染是结石患者常见的早期感染类型,多发生于膀胱、尿道等下尿路部位,其发生与结石对尿路黏膜的损伤及尿液滞留直接相关。一方面,结石在尿路内移动时,粗糙表面会划伤膀胱或尿道黏膜,形成微小创面,破坏黏膜的天然屏障功能,让尿道口周围的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有机可乘,黏附于创面并大量繁殖;另一方面,若结石导致输尿管或膀胱出口梗阻,尿液无法完全排空,残余尿液会成为细菌的“培养基地”,细菌数量快速增长至致病浓度,引发炎症反应。
这类感染的症状多集中于下尿路,典型表现为“膀胱刺激征”——尿频(排尿次数明显增多,白天可能每1-2小时一次,夜间频繁起夜)、尿急(突然出现的强烈排尿感,难以忍耐,甚至出现尿失禁)、尿痛(排尿时尿道或下腹部有烧灼样、刺痛感),部分患者会伴随肉眼血尿(黏膜损伤出血混入尿液)或尿液浑浊(含大量细菌、白细胞),若感染较轻,可能仅出现低热(体温37.5-38℃)或无明显发热。临床检查中,尿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5个/HPF),尿培养可检出致病菌,血常规可能提示轻度炎症(白细胞轻度升高)。
若能及时使用敏感抗生素(如喹诺酮类、头孢类)控制感染,并尽快清除结石解除梗阻,多数尿路感染可在1-2周内康复,若延误治疗,感染易向上蔓延至肾脏,引发更严重的肾盂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