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和寒战:感染扩散的紧急警示!
发热(体温>38.5℃)和寒战(全身肌肉颤抖、怕冷)是肾结石危险的伴随症状,提示尿路梗阻合并严重感染(如肾盂肾炎、肾周脓肿),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危及生命,其发生率约10%-15%,病理机制是细菌入血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
1.感染扩散的病理过程
结石梗阻导致尿液潴留后,细菌在梗阻部位大量繁殖,突破尿路黏膜屏障进入血液,引发“菌血症”;若感染持续加重,细菌释放的毒素(如内毒素、外毒素)会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全身炎症反应,表现为:
寒战:毒素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使体温调定点升高,机体通过肌肉收缩产热,出现“怕冷、全身颤抖”(寒战多发生于发热前10-30分钟);
发热:肌肉收缩产热增加,体温迅速升高,多为“高热”(39℃-40℃),且呈持续性(服用退烧药后短暂下降,很快再次升高),同时伴随全身症状(如乏力、头痛、食欲减退)。
2.脓毒症的风险与紧急处理?
当感染发展为脓毒症时,会出现“器官功能损伤”,如:
肾脏损伤:血肌酐升高、尿量减少(急性肾损伤);
循环障碍:血压下降(休克前期)、四肢湿冷;
凝血异常:皮肤出现瘀点、瘀斑。临床数据显示,结石梗阻合并脓毒症的患者,若未在24小时内干预,死亡率可达20%-30%。因此,临床指南明确规定:一旦肾结石患者出现发热(>38.5℃)伴寒战,需立即就医,通过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10?/L提示感染)、血培养、泌尿系CT等检查评估病情,紧急采取“抗感染+解除梗阻”治疗(如静脉输注广谱抗生素、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尿液),避免感染进一步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