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云医大:萎缩性鼻炎可能是鼻子臭的根源!

昆明云医大医院-耳鼻喉

萎缩性鼻炎是一种以鼻黏膜萎缩或退行性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鼻炎,病情发展较为缓慢,多见于青壮年,女性相对多见。

一、病因

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原发性因素:可能与内分泌紊乱(如女性更年期)、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维生素缺乏(尤其是维生素A、B₂、C、E)、遗传因素或免疫功能异常有关。

继发性因素:多由局部因素引起,如长期慢性鼻炎、鼻窦炎脓性分泌物刺激,鼻腔手术或外伤导致鼻黏膜广泛损伤,长期处于干燥、污浊空气环境中,或长期吸入有害气体等。

二、典型症状

萎缩性鼻炎的症状主要源于鼻黏膜萎缩和鼻腔功能障碍,具体表现为:

鼻及鼻咽部干燥感:鼻黏膜萎缩导致分泌减少,鼻腔异常干燥,冬季或干燥环境中更明显。

鼻塞:并非真正的鼻腔堵塞,而是由于鼻黏膜萎缩后,鼻腔内大量痂皮阻塞;或因神经感觉迟钝,虽有空气通过但难以察觉,产生“鼻塞感”。

鼻出血:鼻黏膜干燥、变薄,黏膜下毛细血管易破裂,轻触或擤鼻时可能出现少量出血,严重时可反复出血。

嗅觉障碍:鼻黏膜萎缩累及嗅区黏膜,或痂皮阻塞嗅裂,导致嗅觉减退甚至丧失。

恶臭:严重者(又称“臭鼻症”)因鼻腔内痂皮中的蛋白质腐败分解,产生特殊恶臭,患者自己可能因嗅觉减退而不觉,他人易察觉。

头痛、头昏:鼻腔过于宽大,吸入的冷空气直接刺激鼻黏膜或鼻窦黏膜,或因鼻内痂皮压迫,可引起前额、颞部或枕部头痛。

三、诊断

医生通常根据症状、鼻腔检查及病史进行诊断:

鼻腔检查:可见鼻黏膜干燥、萎缩,鼻腔宽大,鼻甲缩小(尤其是下鼻甲),鼻腔内有大量黄绿色或灰绿色痂皮附着,去除痂皮后可见黏膜糜烂、出血。

排除其他疾病:需与鼻硬结症、鼻结核等疾病鉴别,必要时通过病理检查确诊。

四、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为清洁鼻腔、湿润黏膜、补充营养、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具体包括:

局部治疗:

鼻腔冲洗:用生理盐水、温开水或专用鼻腔冲洗液每日冲洗鼻腔1-2次,清除痂皮,减少恶臭,改善鼻腔环境。

鼻内用药:

润滑、保湿类:如复方薄荷油滴鼻液、液体石蜡、鱼肝油等,可软化痂皮、促进黏膜血液循环,减少干燥感。

促进黏膜修复类:如链霉素滴鼻液(抑制细菌生长,减少恶臭)、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黏膜再生)。

手术治疗:仅适用于病情严重者,目的是缩小鼻腔容积,减少空气吸入量,降低鼻黏膜水分蒸发,如鼻腔黏骨膜下埋藏术、前鼻孔闭合术等。

全身治疗:

补充维生素:口服维生素A、B₂、C、E等,有助于促进鼻黏膜上皮修复,改善黏膜营养状态。

改善环境:避免长期处于干燥、粉尘多或有刺激性气体的环境,必要时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50%-60%为宜)。

五、预防与护理

加强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蛋类、乳制品等,避免挑食或节食。

改善生活环境,避免长期接触粉尘、有害气体,雾霾天外出时佩戴口罩。

不要随意用手或器械挖鼻,以免损伤鼻黏膜导致出血或感染。

积极治疗鼻腔、鼻窦的慢性炎症,避免病情迁延引发鼻黏膜萎缩。

萎缩性鼻炎虽不危及生命,但会显著影响生活质量,且病程较长,需长期坚持护理和治疗。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规范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耳鼻咽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擅长耳流脓、耳痛、外耳道湿疹、分泌性中耳炎、中耳及外耳道胆脂瘤、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鸣、耳聋、眩晕、耳石症、梅尼埃病等耳部疾病的诊疗;尤其擅长耳鸣、眩晕、中耳炎、听力下降等疑难疾病的诊疗,经验丰富。

热门科室